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营养课堂小助手 于 2025-5-15 16:45 编辑 + D F0 e \9 X4 Z/ W
. g9 s- L& a$ \6 h贫血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RBC)减少或血红蛋白(HB)浓度降低,致使机体不能对周围组织细胞充分供氧的疾病。贫血是肿瘤病友常见的伴随疾病之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今天讲讲 慢性病性贫血。
: l+ t5 V" t% P* r$ n' J E/ ]1 t4 ~1 K
1.定义:继发于慢性疾病(如感染、炎症和恶性肿瘤),直接或间接影响造血组织而产生的一组慢性贫血,主要表现为铁的利用障碍。慢性病贫血易与慢性系统性疾病(如肝病、肾病及内分泌疾病)伴随的贫血相混淆,后者是由于疾病的各种症状(如失血、营养不良及肾功能不全)导致的贫血,不存在铁代谢障碍,现被称为"慢性系统疾病性贫血""症状性贫血"或"继发性贫血"。慢性病贫血的发生率甚高,仅次于缺铁性贫血,是住院患者中最多见的贫血,其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贫血。
: D1 ]0 ^" s# t Y7 c
y. p# o' O9 b3 l2.危险因素及高危人群:慢性病贫血一般都伴有基础疾病,持续时间多在1~2个月及以上。其高危因素主要涉及相关的慢性疾病,可能伴有慢性病贫血的疾病包括:①慢性感染,肺结核、慢性盆腔感染、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慢性真菌感染及艾滋病等。②慢性炎症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严重创伤及血管炎等。③各种肿瘤性疾病。④其他,酒精性肝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栓塞性静脉炎及心肌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多为其高危人群。
3 p; l0 ^5 {5 C' j% d+ b8 X/ H9 E4 _2 Z# l. p: w( ~& F) ^
3.筛查和诊断
# L! ]9 ]2 N& I" w# ?6 E; {1 K(1)筛查:存在持续的慢性疾病,血常规中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提示存在贫血。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红细胞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6 H$ d0 I+ i, J# t$ }' u o" K
(2)诊断标准
2 f# F% G. M9 M/ @9 W- K1)临床表现:①贫血症状,为轻度至中度贫血,发病缓慢,进展不快。②常伴慢性感染、炎症或肿瘤。7 {/ e2 r' x7 p8 y7 K& g; ]9 c
2)实验室检查:①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亦有30%~50%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但 MCV 很少<72 fl 。②网织红细胞正常或下降。③红细胞游离原卟啉( FEP )增多。④血清铁( SI )及总铁结合力( TIBC )均低于正常,转铁蛋白饱和度( TS)正常或稍低(一般大于15%)。血清铁蛋白( SF )水平高于正常。⑤红细胞生成素( EPO )水平与贫血时应有的 EPO 水平相比,是降低的。⑥骨髓细胞铁染色提示,红系细胞内铁粒减少,而在巨噬细胞内铁粒增多。除临床表现外,实验室检查发现有铁利用障碍的证据即可诊断。
( H( A( }6 N3 S$ \/ ]! o% {+ I. B: ^/ J3 t% w( Y; N
4.健康管理路径
* E- E/ y9 y& b1 B. G(1)临床干预原则:治疗基础疾病,促进造血。目前,对慢性病贫血除治疗基础疾病及对症治疗外,用红细胞生成素补充治疗常可取得一定疗效。慢性病贫血可能合并缺铁性贫血。在慢性病贫血患者中,总铁结合力>360 ng / L 、运铁蛋白饱和度<15%及 MCV <80 fl (但很少小于72fl)者,应考虑同时合并缺铁性贫血,给予补铁以改善患者一般状况。
- k& r6 n& N! [! K# K. x; T& }(2)随访:治疗期间,可每2周到1个月监测血常规,治疗后可1~2个月监测血常规。, S- z; j/ N: m, k4 p
; Z% a4 C4 V6 X0 G, \2 q8 F
6 G; c* a6 L a, Q
论坛组建了营养健康群,群里有专业的营养师为大家做营养科普、解读营养相关化验单,提供专业的营养评估及饮食指导,需要帮助欢迎添加与爱小助手微信邀请您进群:xzs60618
: o% o3 r" h- s+ Q W/ O P( T) |; N, M
7 ?3 c- q5 y, ~
' o. Y; h$ i! q# C5 \( e H0 g
; h# r" h" Y( r# y: R1 Q. Z5 o
' H( d& [3 ~# v) V7 M- a1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