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曲 于 2023-7-6 17:55 编辑 ; ]! Z1 Z# f. h4 h* R% _% Z7 d
! h1 v6 J8 \! M% ?; ]* F前些天,在病友群里遇上一个让我完全没有办法直接回答的问题。一位朋友发了颈部B超报告,问我能否帮忙看一下,是不是有问题。
! J) p4 s: y# P6 O' A% b& b这种问法,仅限于开出这个检查单的医生可以回答,因为TA既了解病史,也明确当前开单的目的,而且还很可能掌握着上一次的报告。 2 v( J+ J% I1 u3 F* X& J
在后续的交流中,我发现这个朋友其实面对的是确诊时就有颈部淋巴结转移,ROS1融合靶向治疗中的复查,那么,回到最初的B超结果问题,怎么回答呢?我们还得从基础知识说起。2 x9 t0 X0 x! l, {$ P8 V" T
. b3 r# r# h9 L+ D
* t2 h+ O( t% ?9 H! U
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是肺癌高频转移的位置,尤其是具有ALK融合、ROS1融合等驱动基因的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患者,更需要注意确诊时排查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治疗过程中也需要定期检查。
0 b+ d& y+ v: h' ?1PET/CT
- h/ V( ^. w5 [' ~, d$ V. F! A说到检查,在肺癌的诊断中,尤其是刚刚确诊的时候,PET/CT作为除脑转移以外的位置排查转移最准确的检查,固然可以排查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是否有转移,但是不可避免的会遇上复查对比的问题,毕竟PET/CT这样不报销又较贵的检查还是要在关键时候使用,而不适合定期检查评估疗效。 ) j1 S3 Q; O) T8 ^" B
2局部CT $ v W5 h. ]- `' W& N: O! P
和PET/CT上发现的转移灶可以对照的检查是局部CT,但是对于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灶的评估,CT具有一些“先天不足”。 转移淋巴结关注的是长短径比例、短径尺寸变化、淋巴结内血流状况、皮髓分界情况,而CT报淋巴结的习惯是只描述长径且无法关注淋巴结内血流状况和皮髓分界,即使是首次复查的CT可以和之前的PET/CT对照,由于两个检查大多数医院并不在同一个科室,报告上也很难体现对照结论。
# s, B" z( w0 Z( Y- `) {2 t3B超
: \* [* I6 P7 P' o, J相比之下,B超就能比较好的满足观察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的四个重要信息,而且B超没有辐射又相对较便宜,在确诊时或重要检查节点(例如怀疑复发、转移时)的PET/CT上发现有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可以立即做一下B超留底作为治疗评估的基础对照。
: i ]: I u# E
0 Z# ^& {- ?! t- P) P/ r: V/ G$ M& [, k
; R+ s/ S) e, K2 S: j6 Z# G4 f5 c8 E以下内容是此前从未确诊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在定期例行B超检查中的一般判断标准,对于无法自行判断的朋友,最好还是把报告拿给医生看。 + j2 v) u; U+ g0 }& |
在判断是否为转移淋巴结的时候,长短径比例、短径尺寸、淋巴结内血流状况、皮髓分界情况是观察重点。 3 G; [& ?. r; A, f$ q% Q4 f6 D/ `
长短径比例接近,短径接近或已达到1cm,淋巴结内血流紊乱,皮髓分界不清,都是判断淋巴结倾向于转移的高危因素,其中又以短径尺寸最为重要,尤其是在观察过程发现短径持续增大。 & G" k1 i6 x% [; f, w; j1 q7 ?0 P/ d
而长短径很悬殊,短径很短,且观察过程中对比发现没有明显增长,又没有出现明显的紊乱的血流分布,则一般不会临床认定为转移淋巴结。
0 U/ U; x# b' h7 g: Q2 i
+ I( g o3 U' J Z) l. ` # Y1 C1 X6 c; Y' w/ L9 D+ n
以下内容是确认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朋友,在拿到报告之后判断疗效方面需要做的。
8 `2 x& a: V* p8 Z 3 A, B% \. e0 {4 k/ K
1)对比是否同一位置,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也是分区的,如果有多发的淋巴结转移,一定要对比同一区的; 8 x0 v8 R+ ]7 s% g5 P4 n! O
2)B超报告的写法一般是某一区域内最大/较大的淋巴结尺寸长短径明确标识,因此,对比这一个淋巴结作为代表这一区域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好转;
* q% y. w5 ]) T8 F, p) l0 |; x' [3)对比淋巴结短径尺寸变化,例如22mmx14mm,则14mm是短径,复查变成21mmx17mm,不要看22mm变成21mm这个长径基本上没变化,短径从14mm变为17mm很可能是进展了;
/ t" `! [7 F% M+ G' C0 w; u
4)由于大多数医院出具的B超报告并不具备对比上次的习惯,因此,自己对比时要看至少两份报告,而在病友群求助其他人的时候不要单独发一次的报告。
. \+ {+ j* S: P. {+ x7 f 2 W( ~, W$ K; b5 Y' J u+ P
2 K+ e0 p9 u* m& n A* I+ I! i }
5 B1 _: s6 ]$ ]/ S. D8 X( F" P
评估淋巴结是否出现新增转移、已转移的淋巴结在治疗中的变化,不能对比不同的检查中不同类型的数据。
v6 |3 i# V; _6 r在PET/CT中,认定肿瘤恶性可能性/活跃度的(最大)SUV值在其他检查中没有,因此,前文所说PET/CT中和局部CT对比的,一定是在CT片上让医生对比两次的结果,而不是拿PET/CT上的放射性摄取范围对比CT上的淋巴结尺寸。
; @+ @4 x( S h- h另一个不能对比的是CT和B超,除了前文所说在长短径方面报告习惯问题,CT测量的是密度值异常范围,而B超测定的是回声异常的范围,二者划定界限的标准不一样。体现到个人身上,就有可能一个时间段的检查中,PET/CT的淋巴结放射性摄取范围、CT上的淋巴结尺寸、B超上的淋巴结尺寸都不一样,对于治疗中每月或各月复查要看细节的时候,绝对不要把不同的检查中不同类型的数据拿来对比. C. ~# [! }% d: C" m! C; C5 p" `
8 C6 V% `, G) t3 d, L9 ~1 ~) I; u
: X$ L! Z: v7 R- r. ^
除了不能单独发一次的报告就想得到全面的解读,还有什么要注意的事情呢?
1 D/ y0 B: w" l- E: U0 `一些病情记录比较认真的朋友可能习惯于把每次报告的所有内容全发出来,其实,在信息爆炸的病友群里,连贯性描述尺寸不如描述关键节点的尺寸以及所用的治疗手段,叙述病情要注意把握重点,例如下面这位朋友的描述,其实当时我只是给了一点简单的提示。
: h# j3 o ~" y9 J+ t% N/ T% p. U
( z0 p/ U- a: k希望大家就能够在病友群交流的时候把握重点,事半功倍地获得帮助。 % b' q: f5 @9 z! O' o
更多好文 [color=var(--weui-LINK)]肺癌诊治错题本——容易错用的专用名词 [color=var(--weui-LINK)]肿瘤标记物高了怎么办?你可能需要个体化解释 [color=var(--weui-LINK)]点开收藏!肺癌骨转移诊治要点一文详解
; J% A1 e* E9 |% Y( C# l免费咨询 微信添加小助理,您可以获得:①免费咨询肿瘤相关问题;②有奖征稿③临床试验④下载APP加入病友群。
' S: |4 @- d" Q+ H5 q1 n文章声明:本文中所涉及的信息旨在传递医药前沿信息和研究进展,不涉及诊疗方案推荐,临床上请遵从医生或其他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意见与指导。 / ]* D4 C2 \+ X" U8 D
|